來源:發布時間:2020-06-12 08:38點擊率:
幾天前,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微生物,廣泛存在于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中,并將其命名為“ Casimicrobiaceae”。
“中國科學微生物”的名稱是為了紀念中國科學院啟動的“中國微生物組計劃”的前期研究項目,該微生物的第一個物種“惠氏微生物”被分離并培養來自北京清河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它的名字來源于中國著名的環境微生物學家楊芳先生。
現有研究結果表明,“中科微生物菌”不僅存在于中國污水處理廠中,而且廣泛存在于全球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中?;钚晕勰嗟暮诵木曛?。
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90%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都使用活性污泥技術。微生物是活性污泥有效去除各種污染物的主要力量。每克活性污泥中有1012個微生物細胞,其活性污泥微生物組的復雜性遠高于哺乳動物腸道微生物組的復雜性。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活性污泥中99.9%的微生物種類尚未發現被分離和培養,因此他們無法認識和理解這些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2017年,中國科學院響應國家領導的指示,啟動了中國微生物組計劃的預研究項目。微生物學研究以項目為依托單位進行,研究內容包括人體,實驗動物和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微生物組是最重要的內容。 2019年,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專門部署了人工活性污泥微生物區系的研究內容。 2019年10月,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同志在清華大學的一次調查中指出,污水處理一直是污染處理和環境保護技術創新的重點,強調對不同類型的不同技術進行改進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等污水。系統,降低經濟成本,為大規模推廣和相應的政策制定提供技術支持和科學指導。
“中科微生物”將為深入研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消除氮,磷和各種有機污染物提供菌株資源,以提高污水處理技術水平并發展。新一代活性污泥該工藝奠定了基礎。
這項工作主要由宋楊完成,他是由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聯合培訓的博士生。導師是劉雙江研究員和王愛杰研究員。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部的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上一篇:解決煤制烯烴技術難題的對策